報章名稱
創辦人/創辦機構
起止時間
刊期
地址
備註
東西洋考每月統紀傳
(英)馬禮遜(德)郭實獵
1833.7.25-1838.10
每月
16開報紙;大中華境內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報刊。
中外新聞七日錄
查美斯
1865.2.3-1870
每週
16開報紙
廣州新報
(美)嘉約翰
1868-1880
每週
嶺南日報
勞保勝
1891-1897
每週六
8開8版報紙
紀南報
英商
1895-1901
每日
博聞報
鐘榮光
1896-1900
每日
廣報
鄺其照
1886.6.24-1891
每日
(內城)華寧里廣報局
因事觸怒粵督被封閉
中西日報(繼承廣報)
鄺其照
1891-1900年
每週一到六
沙面東橋西路,後錢朝天街
由英商必文出名继续办理。因登載八國聯軍敗績事,該報被外國駐廣州領事促使廣東巡撫德壽查禁。
述報
海墨樓印書局
1884.3.27-1885.2.18
每日
多寶大街
16開4版報紙。為大中華近代報刊摘要譯述西洋圖書之始。
嶺海報
潘衍桐、黎國廉等
1898.3-1903
每日
十八甫,分局设佛山 筷子上街,一分局设上海四马路。
時敏報
时敏书局
1898-1909
1909-1911
每週一到六
十八甫門牌55號
1909年改組為時敏新報,辛亥革命前夕停刊。袁世凱復辟帝制時期短暫復出。
羊城日報
鐘宰荃(文瀾書院紳士)、莫任衡、趙秀石
1903.2.12-1926
每日
十八甫西约,火災後遷第八甫
辛亥革命前,發行量為廣州各報第一位。和新少年學堂、開新公司編譯書局三位一體,為日報館兼營編譯印刷業務之始。
亞洲日報
謝英伯
1902-1906.4.18
每週一到六
大新街中藥房
粵漢鐵路歸官督商辦時期,該報揭露官府、善堂紳董勾結把持黑幕,觸犯兩廣總督岑春煊,於是年三月二十五日被南海縣查封,投資人陳慶琛亦被羈押,遂停刊。
時事畫報
高卓廷、潘達微等
1905.9-1908.1.18
每旬
十八甫
1909年初在香港復刊
1910年正式停辦
二十世紀報
康楚狂
1906.6-1906.12
七十二行商報
黃景堂
1906.9.15-1937
第七甫(今光复中路)
繼承廣州總商會報,日出紙3大張。1947年4月10日由包天放复辦為廣東商報。1949年10月27日停辦
國事報
徐勤
1906.9.18-1911.11
每日
農工商報
江寶珩
1907.6.21-1910
每旬
(內城)光雅里
每期20頁,採用本地語言刊文。初名農工商旬報,從24期起改名農工商報,從 55 期起改名廣東勸業報。
二十世紀軍國民報
盧諤生
1907.11.13
每週
十八甫(總代理),後遷西榮巷
32開82頁,每冊零售一毫五仙。因該報社說署名「盧騷之徒」,言論激烈,廣州將軍飭令巡警道拿辦,盧諤生走避,出至第七期為止。
粵東公報(官辦)
溫宗堯
1909.5-不詳
小南門(今德政路)無著庵
以譯錄公文、公牘及各國新聞為主。報中論說不許談議朝政以及省政界得失。每日由主筆擬就的稿件,須溫呈核准後才能發刊。
粵東公報
賭商蘇秉樞
1909-1913.11.15
二次革命失败后被封禁
人權報
陳耿夫等
1911.3-1923
第八甫
中原報
郭唯灭
1911.9-1913
十八甫
二次革命失败后被封禁
震旦日報
康仲荦(發起人)石室神父魏畅茂(出資)
1911.2-1913.11.15
每日
日出纸两大张附送石印图画在龙济光入粤時,康仲荦于中秋节被枪杀後封報館
民生報
陳德芸(發行人)
1912-1913.11.15
打銅街(今光復南路)
與《中國日報》等報同時被龍濟光封閉。
現象報
郭唯滅
1914-1950.7.31
每日
打銅街(今光復南路)
日出紙兩大張。1925年9月24日因牽涉省港大罷工發聲,曾被責令
停刊一禮拜。1927年廣州暴動前後曾停刊月餘,於1928年1月5日復刊。日治時期停刊,光復後復刊。
新報
李銘志(字遠公)
1914.3.6-1934
每日
第七甫(今光复中路),後遷長壽東路。
李兼任總編輯,原有遠東公司於葡萄牙,遂以葡商名義註冊報館。其父李大醒為老報人,為報紙撰寫大部分社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