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经

2025-07-18 04:32:23

使徒行传 13:13–14

13:13 保罗和他的同人从帕弗开船,来到旁非利亚的别加,约翰就离开他们,回耶路撒冷去。13:14 他们离了别加往前行,来到彼西底的安提阿,在安息日进会堂坐下。

这些宣教士结束了在帕弗的工作,前往小亚细亚大陆。旁非利亚是罗马的一个省,是地中海和托罗斯山脉之间的一个狭长地带。他们在别加港登陆,别加是该省的首府。至此,我们读到“巴拿巴和扫罗”。从此,在外邦人事工领域,将是“保罗和巴拿巴”。保罗成为领导者,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保罗和他的同人”乘船到别加。

帮手约翰马可从这里离开。路加没有讲原因。使徒行传 15:38 暗示保罗并不认可马可回到耶路撒冷,因为保罗在另一次福音之旅中拒绝带他同行。

路加此次并未说明有什么福音工作在别加得以完成。多少年后,保罗致信南加拉太的教会:“你们知道我头一次传福音给你们,是因为身体有疾病”(加拉太书4:13)。这表示保罗不得不离开旁非利亚的低地,前往海拔相对较高的加拉太省。基于这一原因,他们在别加的逗留相当短暂。保罗和巴拿巴在第一次福音之旅的归途中,在别加传讲神的道(14:25)。

由于保罗的疾病(有可能是疟疾),他和巴拿巴转入安提阿。他们原本来自叙利亚的安提阿。彼西底的安提阿是一个小城,以公元前四世纪的叙利亚王命名(该王为亚历山大大帝的继位者之一)。彼西底的安提阿是加拉太省南部的管理中心, 也是重要的贸易中心和罗马退役士兵的安置地,距别加约 110 英里。

使徒行传 13:15

13:15 读完了律法和先知的书,管会堂的叫人过去,对他们说:“二位兄台,若有什么劝勉众人的话,请说。”

管会堂之人的作用是控制敬拜次序,以及决定谁来读经或发言。没有定期讲道的牧师。管会堂的发现那天会众中有来客,或许知道来客是谁,猜测他们要讲话, 便邀请他们讲。“兄台”在这里的意思是犹太人同胞,而不是在耶稣里的信徒伙 伴。

接下来保罗开始讲道,这是保罗主要对犹太人的讲道,还有两次是对外邦人讲道,一次在路司得对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的讲道,一次在雅典对有文化人的讲道。这次讲道分为三部分,一是序言,透过旧约来看上帝对救赎的预备(V16-25),二是核心,耶稣的死而复活,这一切在耶稣基督身上成就,(V26-37)三是信与不信,这是生与死之间的区别 (V38-41)。

使徒行传 13:16–20

13:16 保罗就站起来,举手说:“以色列人和一切敬畏 神的人,请听。13:17 这以色列民的 神拣选了我们的祖宗,当民寄居埃及的时候,抬举他们,用大能的手领他们出来;13:18 又在旷野容忍他们约有四十年(注:“容忍”或作“抚养”)。13:19 既灭了迦南地七族的人,就把那地分给他们为业。

保罗接受邀请发言,举手示意大家安静,便开始传讲。在听众中,有归入犹太教之门的外邦人。这位使徒简要回顾了以色列自众先祖到大卫的历史,以此开篇。以色列的神满有恩典地拣选雅各的众子,当他们在埃及寄居即使遭到法老逼迫的时候,神祝福他们。神满有恩典地解救他们脱离奴役,在他们流落旷野的 40 年间耐心忍受他们的抱怨和悖逆的行为。当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时,神继续为他们谋福。主所灭的迦南七族列于申命记 7:1–3 中。

使徒行传 13:20–23

13:20 此后,给他们设立士师,约有四百五十年,直到先知撒母耳的时候。13:21 后来他们求一个王, 神就将便雅悯支派中基士的儿子扫罗,给他们作王四十年。 13:22 既废了扫罗,就选立大卫作他们的王,又为他作见证说:‘我寻得耶西的儿子大卫,他是合我心意的人,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 13:23 从这人的后裔中, 神已经照着所应许的,为以色列人立了一位救主,就是耶稣。

神命令以色列废掉应许之地的一切异教族类 ,他们没有照办。其后果就是频繁的袭击和冲突。在这危险时期,神为他的百姓设立一系列士师。他们不是法庭上审理案件的人,而是灵性和身体上有恩赐的男女,帮助以色列人战胜各方敌人。当以色列人一次次陷入悖逆和偶像崇拜的景况中时,主一次次地为他们谋福。

最后一位士师同时也是自摩西以来的第一位先知。撒母耳行事有智慧,具有领导才能,但以色列人想要像其它国家一样,他们想要一个王。神给他们立了扫罗,他为王期间多方悖逆主。在扫罗统治初期,主指明耶西的第七个儿子大卫将成为扫罗的继位者。撒母耳遵照主的命令膏立大卫。

他的话摘录于圣经的多处地方(撒母耳记上 13:14;16:12, 13;诗篇 89:20;以赛亚书 44:28),保罗把大卫的故事压缩在一句“引语”中。犹太人把大卫的执政期看作他们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在某种意义上的确如此,但他们绝不能忽略神对大卫的应许以及神如何信守这一应许。

神应许:“你寿数满足,与你列祖同睡的时候,我必使你的后裔接续你的位, 我也必坚定他的国。他必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坚定他的国位,直到永远”(撒母耳记下 7:12, 13)。这应许已在所罗门与其他犹大王身上实现,却只是部分地实现。从大卫王而出的王室之脉终结于犹大王国被掳至巴比伦。然而,神应许:从耶西(大卫之父)的本必发一条,从他根生的枝子必结果实。(以赛亚书11:1)

耶稣——马利亚的儿子,大卫的后裔——就是这些应许的实现,是神一切救恩应许的实现。

使徒行传 13:24–26

13:24 在他没有出来以先,约翰向以色列众民宣讲悔改的洗礼。13:25 约翰将行尽他的程途说:‘你们以为我是谁?我不是基督;只是有一位在我以后来的,我解他脚上的鞋带也是不配的。’13:26 弟兄们,亚伯拉罕的子孙和你们中间敬畏 神的人哪,这救世的道是传给我们的。

约翰是最后一个先知,又是第一个宣讲悔改的洗礼和罪得宽恕的传道者。约翰作为耶稣的先锋,为耶稣的事工预备百姓,他向所有的犹太人宣告悔改的信息。

约翰坦承:“我不是基督”(约翰福音 1:20)。他没有宣讲自己,而是宣讲比自己更大的那一位。神让他在救恩的历史上担任伟大的角色,他却承认自己不配为耶稣做一个最低贱的奴仆所做的最卑微之事。

约翰宣讲的信息,以及保罗正在宣讲的内容不仅仅关乎救恩,这是带来救恩、赐予救恩的福音,因为它具有在人心中建造信心的能力。保罗在呼唤犹太人和外邦人归入信心,救恩的信息是给所有人的。

使徒行传 13:27–29

13:27 耶路撒冷居住的人和他们的官长,因为不认识基督,也不明白每安息日所读众先知的书,就把基督定了死罪,正应了先知的预言。13:28 虽然查不出他有当死的罪来,还是求彼拉多杀他。13:29 既成就了经上指着他所记的一切话,就把他从木头上取下来,放在坟墓里。

正如彼得在五旬节和其它场合所说的,保罗说明神满有慈爱的意图如何通过犹太人的恶行而实现,他们拒绝耶稣,给耶稣定罪。这正应验了每个安息日在所有会堂朗读的经文。

“他们” (即犹太公会代理百姓)成就了经上指着耶稣所记的一切话。亚利马太的约瑟得到彼拉多的许可,取下耶稣,并和尼哥德慕把耶稣的身体拿去安葬。

在第 17 节至第 25 节中,保罗讲到神为实现他的救恩计划在以色列历史中的作为。在第 26 节至 29 第节中,保罗讲到以色列在愚昧的不信中对神差来的救主所做的一切。在第 30 节至第 39 节中,保罗继续讲述神救赎大业的历史。

使徒行传 13:30–33

13:30 神却叫他从死里复活。13:31 那从加利利同他上耶路撒冷的人多日看见他, 这些人如今在民间是他的见证。13:32 我们也报好信息给你们,就是那应许祖宗的话,13:33 神已经向我们这作儿女的应验,叫耶稣复活了。

被钉十字架的救主没有停留在死里。否则他将不可能是救主。神叫他复活,四十天期间,他的门徒多次见到他。这是使徒行传第七次记录了使徒的中心信息: “神叫他从死里复活”。这是作为见证人的使徒们第七次引用这信息。

当神叫耶稣复活时,每个安息日朗读的经文得以应验。神差遣他。神在他的洗礼上见证他。神为他的事工而装备他。神接纳他完全的生和无辜的死。神以叫他从死里复活来证实这一切。

保罗以 “祖宗”和“ 我们这作儿女的” 这样的表述来说明他把外邦信徒包括在内,把他们当作好消息的接收者。敬畏神的外邦人把以色列的祖先当作他们属灵的祖先。好消息是普世佳音。

使徒行传 13:33正如诗篇第二篇上记着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保罗引用诗篇 2:7,他后来在罗马书 1:4 中再次谈到:耶稣基督我们的主“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耶稣在永恒中即为神的儿子,降世取了我们的人性。神叫耶稣从死里复活,以此确认他是自己的儿子。

使徒行传 13:34

13:34 论到 神叫他从死里复活,不再归于朽坏,就这样说:‘我必将所应许大卫那圣洁可靠的恩典,赐给你们。’

保罗引用以赛亚书 55:3 讲明对大卫的应许将在弥赛亚身上实现。他引用的是七十士译本(旧约希腊文译本)。和合本以赛亚书 55:3 意思与此相同,但用词并不完全一样,因为它来自希伯来语原文。在这种情况下,保罗发现七十士译本的用词更适合他用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使徒行传 13:35–37

13:35 又有一篇上说:‘你必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13:36 大卫在世的时候,遵行了 神的旨意,就睡了(注:或作“大卫按神的旨意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就睡了”),归到他祖宗那里,已见朽坏;13:37 惟独 神所复活的,他并未见朽坏。

第 35 节是引自希腊文译本的另一段经文——诗篇 16:10,这也是彼得在五旬节上引用的(2:27)。保罗以同样的方式为着同样的目的运用这段经节。

保罗的要点是:神对大卫的应许并未在大卫本人身上实现,而在他的子孙耶稣身上实现。耶稣是神的儿子,领受了应许给大卫的祝福,他从死里复活。大卫只在他本人的世代服务于神的旨意,而后就死了。大卫的子孙在所有时代里服务于神的旨意。保罗的听众将要从他的信息中得出什么结论呢?在第 38 节和第 39 节中,保罗把美妙的福音概要讲给他们。

使徒行传 13:38–39

13:38 所以弟兄们,你们当晓得:赦罪的道是由这人传给你们的。13:39 你们靠摩西的律法,在一切不得称义的事上信靠这人,就都得称义了。

“我们的弟兄们”包括保罗的所有听众——犹太人和外邦人,男人女人,也包括所有读到和听到这些话语的人。因着耶稣所成就的事,即可对每个人说:“你的罪赦了。”因着他所成就 的事,每个相信神赦免之道的人即被判无罪,免除一切控告。信徒即得称义。

摩西律法无法宣判无罪, 无法免除对罪人的任何一项指控。靠律法不能称义, 只能提出控告,展示我们的过犯,为我们定罪。几年后,保罗写信给加拉太的基督徒:“(我们)既知道人称义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稣基督”(加拉太书 2:16)。

使徒行传 13:40–41

13:40 所以,你们务要小心,免得先知书上所说的临到你们。13:41 主说:‘你们这轻慢的人要观看、要惊奇、要灭亡,因为在你们的时候,我行一件事,虽有人告诉你们,你们总是不信。’”

神通过基督而成就这一切。保罗的听众将做什么呢?保罗根据七十士译本引用哈巴谷书 1:5,以严肃的警告作出总结。哈巴谷曾就巴比伦入侵带来的死亡与磨难警告犹大。保罗采用这位先知的话,讲述神对那些藐视基督福音之人的最终审判。

神已在他们的时代成就“一件事”。他差遣了他的儿子,献上他作为罪的祭品,叫他复活,通过他赦罪。

“有人”,即保罗,正在向他们宣讲这事。保罗的听众要成为轻慢者、要灭亡的人和总不信的人吗?或者他们接受这好消息,相信基督耶稣是救主?福音让所有听到福音的人面对这一问题。

使徒行传 13:42–44

13:42 他们出会堂的时候,众人请他们到下安息日再讲这话给他们听。13:43 散会以后,犹太人和敬虔进犹太教的人多有跟从保罗、巴拿巴的。二人对他们讲道, 劝他们务要恒久在 神的恩中。13:44 到下安息日,合城的人几乎都来聚集,要听神的道。

通常,会堂的会众要在一周后听到更多。但保罗的许多听众,犹太人和敬虔进犹太教的人,不想等到下个安息日。他们跟随保罗和巴拿巴,此二人劝勉他们恒久相信基督耶稣的恩典。

一周后,会堂里挤满了人。不只是犹太人和归入犹太教的人,以及门外进教者,也有安提阿的居民聚集在这里听主的信息。

使徒行传 13:45–47

13:45 但犹太人看见人这样多,就满心嫉妒,硬驳保罗所说的话,并且毁谤。13:46 保罗和巴拿巴放胆说:“神的道先讲给你们,原是应当的;只因你们弃绝这道,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们就转向外邦人去。13:47 因为主曾这样吩咐我们说:‘我已经立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救恩,直到地极。’”

犹太人嫉妒保罗不在于他深受众人拥戴,而在于他们所认为的神的荣耀。保罗说,无人能靠摩西律法称义,唯独靠基督称义,他们认为此话大谬不然。他们认为这是渎神——律法的给予者。保罗回转之前也曾经有如此的想法与言行,后来他懂得,当人们接受神的儿子作为律法的成全者和罪人的救主时,神即得荣耀。

神成就了一件事,有人将此事告诉犹太人,他们不相信。福音首先临到他们, 神通过他们将他提供的救恩带给世人。神愿意赐他们永生。他们认定自己不配得这 充满恩典的礼物,他们拒绝这礼物。神仁慈的供给始终是真实的,但他的恩典可能被抗拒。

此时,保罗和巴拿巴要转而把福音带给外邦人。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再向犹太人传讲福音,而是不再向这个城市中的犹太人传讲。外邦人相信,犹太人拒绝,这将成为保罗此后的事工中重复出现的情形。

保罗引用七十士译本以赛亚书 49:6。这帮助我们明白保罗对他的听众如何应用。主对他的仆人弥赛亚讲话:你作我的仆人,使雅各众支派复兴,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归回,尚为小事。

主的这位仆人要做这件事, 这是他工作的重要部分,要复兴和解救犹太人当中神的余民。但他不止局限于如此“小”的服事。我还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极。

西面在圣殿里怀抱婴孩耶稣而颂赞,他知道这些话正应用于这婴孩,耶稣就是神的那位仆人,“是照亮外邦人的光”(路加福音 2:32)。保罗意识到这些话也适用那些服事这位仆人的人,所以他说“主曾这样吩咐我们”。这好消息是为犹太人的,却不仅仅为他们。

使徒行传 13:48–49

13:48 外邦人听见这话,就欢喜了,赞美 神的道;凡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13:49 于是主的道传遍了那一带地方。

外邦人喜悦听到这信息:救赎也给了他们。他们不必为了成为神儿女而首先成为犹太人。

犹太人和外邦人——“凡预定得永生的人”——相信这好消息。他们靠着神的作为而成为相信的人,并非由于他们的态度和决定。没有人、唯有神可以做出这样的预定。另一方面,那些犹太人拒绝福音且虐待传讲者并不是因为神预定他们成为不信之人。神从未这样做,而是他们自我放逐。安提阿一带有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听到这好消息。

使徒行传 13:50–51

13:50 但犹太人挑唆虔敬尊贵的妇女和城内有名望的人,逼迫保罗、巴拿巴,将他们赶出境外。 13:51 二人对着众人跺下脚上的尘土,就往以哥念去了。

尊贵的妇女是门外进教者,这一类人常常乐意聆听并相信福音,这次却非如 此。有名望的人不一定是该城的官员,他们是商界和公民事务方面的领袖。这两个团体颇有势力,可以影响政府官员逼迫、驱逐这两位让社区里有名望的犹太人不愉快的旅行传讲者。犹太人利用这些人以达到此目的。这次不是通过暴民行动,而是以合法手段将保罗和巴拿巴驱逐出安提阿及周边地区。

跺下脚上的尘土是犹太人的一个宣告方式:“我从此不再对你负有责任。”耶稣说:“无论进哪一城,人若不接待你们,你们就到街上去,说:‘就是你们城里的尘土粘在我们的脚上,我们也当着你们擦去’”(路加福音 10:10, 11)。以哥念位于安提阿东南 80 英里,步行四或五天,这是加拉太中心平原的重要城市。

使徒行传 13:52

13:52 门徒满心喜乐,又被圣灵充满。

传讲者被赶出城,但是,相信的人留下来。他们的信心是喜乐的信心,他们的生命由圣灵掌管。保罗和巴拿巴在第一次福音之旅以后返回叙利亚的安提阿的路上,于彼西底的安提阿停留,坚固劝勉那里的门徒(14:22)。

最后我们来看看保罗以福音为中心的讲道。这让我们有三点反思。一是今天的多元主义,在后现代的时代,人们认为没有绝对的真理,但是分享福音真的不是分享一个理念,而是耶稣基督的救赎之道。二是传福音中的实用主义,今天很多人听福音是为了解决问题,比如解决工作,家庭的问题,这个可以作为传福音的预工,但是传福音不能止于此,我们需要传讲耶稣基督的赦罪之道;三是,经验主义,我们喜欢在传福音时候分享自己的见证,这个可以使用,但还是以福音为中心,以听众背景为出发点,就像保罗对犹太人讲道是以犹太人的背景为出发点一样。感谢主,我们常常讲的不好,但是主却恩待我们,赦免我们的罪。感谢主使用我们这些罪人来传递他的好消息,上帝的饶恕和大爱,给我们勇气,继续去传。阿门

分享到:

点击以分享到 X(在新窗口中打开)

X

点击分享到 Facebook (在新窗口中打开)

Facebook

赞过:赞 正在加载……

直播养崽后我被迫出道 完结+番外[穿越重生]——BY:梗翠花
阿衰online漫画免费在线阅读「下拉式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