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道德与法治七上 3-4单元背诵知识单

2025-07-23 18:56:11

5.如何认识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续的?

(1)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个人的生命很短暂,但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2)在生命的接续中,每个人的生命不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6.如何认识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

(1)伟大的思想、崇高的信仰、高尚的道德等都是精神生命的体现。

(2)在生命的传承中,人类的精神不断积淀和丰富。

名言解读

1.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宋·陈著《续侄溥赏酴醺劝酒二首其一》解析:意思是花凋谢还有重开的机会,但是人老了就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一 《庄子·知北游》

解析:意思是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色的骏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只

是一瞬间罢了。

第二课时敬畏生命

核心观点

1.生命是脆弱与艰难的,生命又是坚强、崇高和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2.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3.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

4.敬畏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5.生命重于泰山,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身外之物更为重要。

知识梳理

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1)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

(2)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

2.如何敬畏生命?

(1)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2)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

(3)敬畏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3.为什么敬畏生命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1)万物的生长和生命的延续是宇宙天地间的重大法则。

(2)我们的生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效法天地自然,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是对我们的生命最好的珍视和善待。

4.敬畏生命,我们应如何关爱他人的生命?

我们要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5.敬畏生命,为什么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1)生命重于泰山,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身外之物更为重要。

(2)当人民的生命遭遇天灾人祸的威胁时,竭尽全力挽救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的生命,这是我们对“生命最宝贵”的生动诠释和切实践行。

名言解读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解析:意思是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自然气候,天象变化遵从宇宙间的“大道”运行;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2.天地之大德曰生。 《周易·系辞上》

解析:意思是天地之间最伟大的道德是爱护生命。

3.仁者爱人。 《孟子·离娄下》

解析:意思是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

4.推己及人。——《论语·卫灵公》

解析:意思是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后引申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教材知识链接: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九课守护生命安全

第一课时增强安全意识

核心观点

1.生命安全是维系人的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保障,也是我们创造和享受一切美好的前提。

2.在日常生活中,突如其来的灾难、事故可能会危害人的生存、健康和幸福,甚至会毁灭鲜活的生命。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对那些可能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人为侵害有所警觉和戒备,保护好我们的生命。

4.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对自身行为是否安全作出恰当评估,并及时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从而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

5.增强风险意识。我们要能够觉察潜在的威胁生命安全的因素,不因好奇去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也不盲目触碰一些危险的领域。

6.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要用心对待和做好事关安全的每一件事。

知识梳理

1.为什么要增强安全意识?

(1)生命安全是维系人的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保障,也是我们创造和享受一切美好的前提。

(2)在日常生活中,突如其来的灾难、事故可能会危害人的生存、健康和幸福,甚至会毁灭鲜活的生命。

(3)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所做的事情不仅影响到自己,也影响着他人。我们用心对待和做好事关安全的每一件事,既是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也是对家庭和社会负责。

2.怎样增强安全意识?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对那些可能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人为侵害有所警觉和戒备,保护好我们的生命。

(2)树立规则意识。

(3)增强风险意识。

3.树立规则意识的原因及要求

(1)原因:生活中的诸多“禁令”看似是对我们的限制,其实是对我们自由和生命安全的保障。

(2)要求:自觉遵守规则,对自身行为是否安全作出恰当评估,并及时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从而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

4.怎样增强风险意识?

我们要能够觉察潜在的威胁生命安全的因素,不因好奇去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也不盲目触碰一些危险的领域。远离危险,方能平安生活。

名言解读

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

解析:意思是处于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2.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 ——《庄子·达生》

解析:意思是小心仔细思考,严密行事,恰当提防,就连最灵敏狡猾的蝉也能长久地捕捉到;小心翼翼,不张狂,不粗枝大叶,就连驾驶古旧到一万年的船也能安全无事。

3.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战国·庄子《庄子·则阳》

解析:意思是平安与危难可以互相转化,灾祸与幸福也可以互为因果。教材知识链接:不因好奇去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也不盲目触碰一些危险的领域。

第二课时提高防护能力

核心观点

1.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我们要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拥有科学自救和救他的能力,保护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

2.提高危险预判能力。危险预判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见微知著,对潜在的危险作出科学判断,防患于未然。

3.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

4.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知识背记

1.为什么要提高防护能力?

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我们要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拥有科学自救和救他的能力,保护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

2.怎样提高防护能力?

(1)提高危险预判能力。

(2)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3)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3.为什么要提高危险预判能力?

(1)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往往有兆可循,危险大多可以预判。

(2)一些人为事故,经过得当考虑,本来可以避免。

4.如何提高危险预判能力?

危险预判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见微知著,对潜在的危险作出科学判断,防患于未然。

5.如何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1)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

(2)在危险来临时,我们要保持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便求救和逃生。

6.为什么要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如果我们能在平时多掌握一些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在需要紧急救护时,就不会束手无策,并可以争分夺秒地施救,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第十课任保持身心健康

第一课时爱护身体

核心观点

1.保持身心健康是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

2.身体是生命存在的根本。

3.爱护身体,应当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4.爱护身体,应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爱护身体,应当积极、主动、科学地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知识背记

1.为什么要保持身心健康?

(1)保持身心健康是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

(2)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蓬勃的朝气。

(3)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葆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看到生命中更多的希望和光彩。

2.为什么要爱护身体?

(1)身体是生命存在的根本。

(2)身体健康既关系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家庭的生活质量,还关系国家的人口素质和社会的发展。

(3)爱护自己的身体,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我们要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3.怎样爱护身体?

(1)爱护身体,应当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2)爱护身体,应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爱护身体,应当积极、主动、科学地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4.我们应如何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1)我们要关注并记录自身健康状况,定期体检,合理利用卫生保健服务维护自身健康。

(2)积极主动获取健康信息,知道生理健康的基本标准,能够判断自己的身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如有不适,应及时科学就医。

5.我们应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要自觉自律,注重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动静结合,杜绝不良嗜好。

6.我们应如何积极、主动、科学地锻炼身体?

(1)要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选择合理的运动负荷,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预防并减少疾病的发生。

(2)在享受科学健身乐趣的同时,我们磨炼意志,健全人格。

第二课时滋养心灵

核心观点

1.良好的生命状态既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

2.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保持心理健康。

3.保持心理健康还需要我们磨炼意志,增强生命韧性。

4.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知识梳理

1.为什么要滋养心灵?

(1)良好的生命状态既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

(2)拥有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

2.如何滋养心灵?

(1)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保持心理健康。

(2)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心理健康的表现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能有效地激发个人潜能。

4.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必要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2)保持心理健康还需要我们磨炼意志,增强生命韧性。

5.增强生命韧性的原因和要求

(1)原因:成长的道路不会总是鲜花铺路,也会有一些坎坷和泥泞。

(2)要求: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和目标有清醒的认识,以顽强不屈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勇往直前,战胜挫折和困难。

6.丰富精神世界的原因和途径

(1)原因: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2)途径:学知识、长见识、练胆识,提升自己的底气与能力;在生活实践中扩展生活阅历,提升人生境界,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名言解读

1.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巴金《灯》

解析:意思是一个人不能仅仅依赖物质生活,还需要以精神作为支柱。

2.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宋·苏轼《晁错论》

解析:意思是古代建立大功业的人,不仅有超越当世的杰出才能,而且一定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第四单元追求美好人生

第十一课确立人生目标

第一课时探问人生目标

核心观点

1.人的生命活动方式与动物不同。

2.人生目标体现着人在社会实践中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发展方向。

3.人生目标可以分为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只有分阶段实现一个个近期目标,才能实现长远目标。

知识梳理

1.我们应追求什么样的美好人生?

我们所追求的是有正确的人生目标、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奋斗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美好人生。

2.为什么要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1)人的生命活动方式与动物不同。人能够积极主动地规划人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过有意识、有目的的生活。

(2)人生目标体现着人在社会实践中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发展方向。

(3)正确的人生目标会带来稳定而持久的内在激励,让我们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定前行,少走弯路,指引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3.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如何?

(1)只有分阶段实现一个个近期目标,才能实现长远目标,

(2)所有近期目标都是围绕长远目标展开的。

(3)实现每一个近期目标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鼓舞我们继续奋发向上,朝着实现长远目标迈进

名言解读

1.有志者事竟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弇传》

解析:意思是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其一)》解析:意思是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蓝天。

第二课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核心观点

1.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

2.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

3.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

4.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

知识梳理

1.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1)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

(2)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

(3)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

(4)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

2.为什么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

(1)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

(2)我们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明确人生目标,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好人生道路。

3.树立人生目标,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的原因和要求

(1)原因: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能力、家庭环境等,都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影响因素。

(2)要求:我们要综合评估,全面考虑,以客观务实的态度树立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

4.树立人生目标,我们应如何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我们要把个人的发展牢牢植根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需要,植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

5.树立人生目标,为什么应当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

(1)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

(2)个人的追求与进步,只有与人类的发展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生才能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名言解读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解析:意思是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常用来比喻平庸的人不理解杰出人物的胸襟和大志。

2.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诚外甥书》

解析:意思是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

第十二课端正人生态度

第一课时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核心观点

1.人生态度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看待生活、对待人生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2.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为乐观向上、认真务实、勤奋进取。

知识梳理

1.人生态度的含义

人生态度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看待生活、对待人生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2.为什么要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1)积极的人生态度,会令人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从而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

(2)消极的人生态度,往往使人看到事物坏的一面,从而心灰意懒、消极懈怠。

3.积极的人生态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为乐观向上。

(2)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为认真务实。

(3)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为勤奋进取。

4.为什么要树立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亲园体许

(1)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和从容,体味更多的生活乐趣。

(2)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够及时调整心态,不畏惧,不退缩,勇敢面对。

5.为什么要树立认真务实的人生态度?

认真务实的人,往往有着严谨的态度、强烈的责任心和踏实的作风,做任何事情都会精益求精,不走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捷径”。

6.为什么要树立勤奋进取的人生态度?

(1)勤奋进取是一种全力以赴、坚持不懈、努力前行的勇毅品格

(2)勤奋进取的人不会满足现状、贪图安逸,而是勤学上进、追求卓越。

名言集锦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解析: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唐·韩愈《进学解》

解析:意思是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

第二课时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核心观点

1.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以何种态度对待人生的境遇。

2.顺境中的有利因素,使我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

3.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警惕优越条件滋生的骄傲、懈怠等不良心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4.在青少年时期经历一些挫折和考验,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路。

5.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我们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顺境和逆境都可以成为人生成长的阶梯。

知识梳理

1.如何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

(1)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历程中两种不同的境遇。

(2)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以何种态度对待人生的境遇。

(3)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我们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顺境和逆境都可以成为人生成长的阶梯。

2.为什么要做到“顺境不骄”?

(1)顺境中的有利因素,使我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身处顺境时,我们应珍惜美好时光,抓住机遇,顺势而为。

(2)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警惕优越条件滋生的骄傲、懈怠等不良心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3.为什么要做到“逆境不馁”?

(1)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一帆风顺,但是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2)在逆境中前行,需要我们鼓足勇气,迎难而上。

(3)在青少年时期经历一些挫折和考验,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路。

4.如何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相互转化?

自满自足,意志衰退,顺境就有可能转化为逆境;受磨难而奋进,不悲观、不言败,逆境就有可能转化为顺境。

名言解读

1.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菜根谭》解析:意思是对于那些事业陷入困境的人,我们要探究他敢于拼搏的初心;对于一个事业成功而感到万事如意的人,要观察他是否永远坚持下去,考虑结局如何。

第十三课实现人生价值

第一课时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核心观点

1.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和活动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2.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是衡量其人生价值的尺度。

4.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通过劳动来创造的。

知识背记

1.人生价值的含义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和活动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2.人生价值与劳动的关系如何?(如何创造人生价值?)

(1)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人们各种各样的愿望都是在劳动中实现的,人们在劳动中感受到幸福和愉悦,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美好。

3.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是什么?

(1)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是衡量其人生价值的尺度。

(2)一般来说,一个人通过劳动为他人和社会作出的贡献越大,他的价值就越大。

4.如何评价不同职业、不同岗位所创造的价值?

人们的职业不同、岗位有别,但只要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就是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也就创造和实现了人生价值,就应当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积极评价。

5.劳动的重要性

(1)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人们各种各样的愿望都是在劳动中实现的,人们在劳动中感受到幸福和愉悦,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美好。

(3)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通过劳动来创造的。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

(4)今天,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都要靠劳动来实现。

名言解读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解析: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死得很有价值,比泰山还重;有的死得毫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第二课时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

核心观点

1.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时代,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2.立足岗位作奉献。任何一项工作都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3.人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奉献社会中创造自身价值。

4.在踏实奋进中绽放人生的光彩。

5.在奉献中走向伟大,成就精彩人生。

6.当我们将个人的命运和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奉献时,人生就会闪耀出伟大的光辉。

知识梳理

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1)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时代,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2)立足岗位作奉献。任何一项工作都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奉献社会中创造自身价值。

(3)在踏实奋进中绽放人生的光彩。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只有沉下心来,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才能在实践中做出一番事业,书写自己的人生华章。

(4)在奉献中走向伟大,成就精彩人生。当我们将个人的命运和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奉献时,人生就会闪耀出伟大的光辉。

名言解读

1.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袁枚《苔》

解析:意思是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却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解析: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率土之滨凌统属性能力及基础战法整理
淘宝直播福利抽奖商品需要上链接吗?店铺抽奖中奖如何查询?下一个锦鲤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