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布置
和IS-3重型坦克相比,IS-4重型坦克明显加长了车体长度,负重轮数量由每侧6个增加到7个;再一条是首上装甲由棱线龟板式改为传统的平直式。这两条成为区分IS-4坦克和IS-3坦克不同的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此外,炮塔的形状也有明显差别,IS-3坦克的炮塔为近似卵圆形,而IS-4坦克的炮塔则为传统的长圆形铸造炮塔。
IS-4重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60吨,车长(炮向前)为9.79米,车体长为6.6米,车宽为3.26米,车高为2.48米,在苏制坦克中,显得有点“人高马大”。乘员为4人:车长、炮长、驾驶员和装填手。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中央;炮塔内有3名乘员,车长和炮长在火炮的左侧,车长在后,炮长在前,装填手位于火炮右侧,炮塔内的三名乘员都有各自的坐席,但装填手装炮弹时似乎要用站姿装弹,这样才能用上劲,而且要用左手推弹入膛,只有在行军中才能坐在自己的坐席上。
从驾驶室和战斗室的布置图可以看出,尽管总体布置还是很紧凑的,但比起传统的苏式T系列坦克来,还是略显得“宽松”一些。在驾驶室中,4块电瓶(蓄电池)布置在驾驶员的两侧,装卸电瓶很方便。不用说,装卸电瓶这个费力气的活儿,就是驾驶员干的了。在苏联,由于漫长的严寒冬季,在坦克返场后,一般要把蓄电池卸下来放到室内保温。
炮弹为分装式,大部分布置在炮塔的周围,驾驶室内驾驶员左侧的电瓶室上方也布置了两发发射药筒,有点“见缝插针”的味道。作为装填手,要熟记各种弹药(穿甲弹、破甲弹、榴弹)的弹头和发射药筒的位置,以便于迅速装弹。
从整车的总布置看,车体前部是驾驶室,中部为战斗室,后部为动力舱。在动力舱中,纵置的发动机在前,传动装置在后,为动力-传动装置后置的总布置方案,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
长身管122毫米加农炮
IS-4重型坦克武器系统的最大亮点是,采用了长身管的D-25T型122毫米加农炮。这种火炮是由地面炮兵用的D-74型野战加农炮改进而成,身管长径比达到了46.7(IS-3坦克的坦克炮长径比为43)!身管加长,便可以充分利用发射药燃烧爆炸时产生的能量,使弹丸获得更高的炮口初速和动能。要知道,80年代初列装的德国“豹”2主战坦克的Rh120型120毫米滑膛炮,火炮长径比也只有44,IS-4坦克的火炮长径比要超过“豹”2坦克炮的长径比。当然,“豹”2坦克的主炮为滑膛炮,加上膛压更高,峰值膛压达到了6 300巴,所以,IS-4坦克的主炮威力还达不到“豹”2主炮的水平,但是,它足以击穿20世纪50年代乃至60年代所有中型和重型坦克的主装甲,威力足够。D-25T型火炮炮口处装有双气室式炮口制退器,火炮俯仰角为-3度~+19度,位于火炮身管后部的驻退机和复进机都是液压式,炮闩为横闩式,火炮及炮塔的操纵为均电动式,必要时也可以由炮长手摇操纵,火炮的旋转速度为0.1度~7.5度/分,炮塔的最大旋转速度为9度~10度/分,也就是说,转一圈炮塔需要36秒。
所用的弹种有:曳光穿甲弹、破甲弹和杀伤爆破弹(榴弹),后来又配装了钨合金穿甲弹,全部采用分装式弹药,发射速度只有3~4发/分。弹药基数为30发。发射穿甲弹时,弹丸重25.1千克,炮口初速为845米/秒(仅相当于“豹”2坦克的一半),1 000米射击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185毫米垂直均质钢装甲,2 000米时为145毫米,均比IS-3坦克炮的穿甲厚度有所提高。发射破甲弹时的破甲厚度为250毫米。发射榴弹时的最大射程为13 500米。
辅助武器为一挺12.7毫米并列机枪和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弹药基数为1 000发。
IS-4重型坦克的火控系统比较简单,也就是二战后期的水平,主体是一具炮长用的望远式瞄准镜,坦克炮不具备行进间射击的能力。
IS-4重型坦克的炮塔也很有特点,整体为铸造-焊接混合式炮塔,即炮塔分为几大块整体铸造,再将这几大块全面焊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炮塔。这是由于炮塔的形状较复杂,不可能一次性整体铸造而采取的措施。由于铸造炮塔块头挺大,在六七十年前,把它们整体焊接起来,还需要有相当复杂的工艺措施。炮塔的装甲,是全车装甲最厚的部位,炮塔正面(加防盾)最厚,达250毫米;炮塔侧面的装甲厚度也有200毫米,加上各部位的装甲倾角,防弹能力相当强。比起IS-3重型坦克的炮塔防护性能又提高了一大截。为了能方便地更换火炮,炮塔顶盖部分是可以打开的,这是IS-4坦克的一个特点,也是它的一个缺点,削弱了顶部的防护力。顶部装甲的厚度只有30毫米,是整个坦克防护上的薄弱环节。
还有一个特点是,炮塔外面焊有许多个扶手,左右两侧和后方各焊有5个扶手,共15个扶手,多的有点吓人。这是因为苏联军方喜欢步兵搭载在坦克外面开进或追击作战。
采用增压柴油机
采用增压柴油机,是IS-4重型坦克动力-传动装置的一大特点。它是苏联的T系列坦克上,首次采用增压柴油机为动力装置。
一部苏联T系列坦克的进化史,就是V2系列坦克发动机的进化史。在T-34中型坦克上,苏联首次采用了V2柴油机,最大功率为500马力。到了研制IS-4重型坦克时,由于坦克的战斗全重达到了60吨,再用V2发动机作为动力装置,那坦克就将变成“牛车”了,显然不行。IS-3重型坦克上,采用的是非增压的V-11型柴油机,最大功率只有513马力,由于IS-3坦克的战斗全重为46.5吨,坦克的最大速度只有37千米/小时,算是勉强够用。而IS-4坦克的战斗全重大幅度增加,再用500多马力的动力装置显然不行。
IS-4重型坦克的另一个亮点是,采用了V-12型机械增压柴油机,最大功率达到了750马力(551.5千瓦)。这种发动机是V2柴油机的延伸和发展,主体结构不变,仍然是四冲程、V型60度夹角的12缸柴油机,缸径仍然是150毫米,气缸排量仍然是38.88升。但通过机械增压的方式,增大进气量,同时增加喷油量,使发动机的功率增大。这就好比一个人,通过锻炼长肌肉,通过多吃饭,可以变得更有劲一样。机械增压的特点是要有一个压气机,通过发动机的凸轮轴来带动,使进入发动机气缸里的空气量增大。其优点是增压效果均匀,不存在涡轮增压的滞后现象;缺点是要消耗一部分发动机的动力。目前国际上主战坦克上的动力装置多数是采用涡轮增压柴油机,但苏联/俄罗斯的主战坦克上喜欢用机械增压柴油机。
IS-4坦克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也很有特色。这种冷却系统的结构,明显地模仿了二战时期的德国“黑豹”坦克。在两个圆形冷却风扇下面,各装有一个散热器,既能冷却发动机冷却系内的循环水,又能先冷却进气管中的空气,提高进气的充气系数,是一种高效率的冷却散热系统。发动机的空气供给系也挺特殊,由于要对进气进行增压,呈V型的两条进气管汇合连接到机械式增压器上;两个空气滤清器的个头也挺大,呈L形,下部为旋风筒式滤清器,上部为滤芯式滤清器,这样布置的好处是便于滤芯盒的清洗。
IS-4重型坦克的变速箱为行星式变速箱,是苏联坦克上较早采用行星式变速箱的坦克之一。采用行星式变速箱,比起单纯的齿轮式变速箱受力比较均匀,使用寿命长,换档也比较方便,传递的功率也较大。这种行星式变速箱也实现6个前进档和3个倒档。
行动装置包括:每侧7个负重轮、3个托带轮、扭杆式悬挂装置、主动轮、诱导轮、履带装置等。第1、3、5、7负重轮处装有减震器。履带板为高锰钢制造,履带板宽720毫米,每侧履带有88块履带板,履带着地长为4.385米。由于单位功率不算高,坦克的最大速度只有43千米/小时,但比起IS-3坦克的37千米/小时还是略有提高。最大行程为320千米。根据苏联军方的观点,重型坦克是支援中型坦克作战的,跟随在中型坦克的后面,并不要求重型坦克去冲锋陷阵,所以,对坦克行驶速度的要求并不高。
防护性能大幅度提高
和IS-3重型坦克相比较,防护性能有了大幅度提高。单从战斗全重的比较上就可看出,一个是46.5吨,一个是60吨,足足增加了13.5吨,基本上都用到增强装甲防护性上了。
IS-4重型坦克的车体首上装甲厚度达到了140毫米,而IS-3坦克则为110毫米;炮塔正面:IS-4为250毫米(加防盾),IS-3坦克为110毫米。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重点增强了侧面装甲防护,从IS-3到IS-4,车体侧面由90毫米增加到160毫米;炮塔侧面由110毫米增加到200毫米。苏联军方汲取了二战后期敌对方往往攻击对方重型坦克的侧面这一特点,故而特意地增强了侧面的装甲防护力。但炮塔顶部的装甲较薄,是其薄弱环节。
整个车体形状,从正面剖面看,呈“T”字形,整体焊接结构,整车的刚度相当好。
IS-4坦克各部位的装甲厚度和倾角,可从图中一目了然。
IS-4重型坦克的电气系统和IS-3坦克的差不多,仍然采用24伏供电系统;但通信系统有所改进,采用了10PK-26型无线电台,增大了通信距离。
20世纪60年代之后,曾对部分IS-4重型坦克加以改造,如加装了红外夜视仪、激光测距仪和新型脱壳穿甲弹等,使其武器系统的性能进一步提高。但这250多辆IS-4重型坦克从未在实战中露一手,给人以“生不逢时”之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