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是供玩赏的吉利器物。玉如意始于魏晋,盛于明清。如意的形状像长柄钩,钩头扁如贝叶。明、清两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来临。“如意”一词出于印度梵语“阿娜律”。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也有柄端作心形的,用竹、骨、铜、玉制作。“如意”,是玉雕件中较为特殊的制品,是我国传统的吉祥之物。
《指归》一书对如意的解释是:“古之爪杖也,用以搔抓,如人之意,故成指爪,柄长可三尺许。或脊背有痒,手不能到,用以搔扒如人之意。”
据此,如意最早应该是一种搔痒工具。
《图书集成·考工典》中记载:“如意,古人用以指画向往,或防不测,炼铁为之。”
以上两段文字都说明:如意在未被使用珍贵材料制作之前,是有其实际用途的,并非繁复珍奇的陈设或馈赠品。古书中关于铁如意的逸闻很多,《晋书》中记有王敦大将军每次酒至酣畅处,常常以铁如意击唾壶慷慨放歌,壶口多因此而缺损。
在古代,“如意”两字,充满着人们对美好的期盼与向往。也正因为这两个字,“如意”的用途很广泛,它可作为防身器物,战争中也用于代麾作指挥之物,寓意万事顺利,吉祥如意。作为吉祥之物,它在汉族民间及宫廷中都有广泛的使用,常人远行前,家人或友人会送上如意,以表良好祝愿;佛僧讲经时,常用“如意”作随身携带的道具。
清代,“如意”在宫廷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如皇帝登基大典上,主管礼仪的臣下必敬献一柄“如意”,以祝政通人和,新政顺利;在皇帝会见外国使臣时,也要馈赠“如意”,以示缔结两国友好,国泰民安。在帝后、嫔妃的寝室中均有“如意”,以颐神养性,兆示吉安;特别是在帝后大婚,及至宫中万寿,中秋元旦时节,都需要臣下敬献数量不少的“如意”,以寓意帝后平安大吉,福星高照。
可见,一件小小的“如意”,是集宫廷礼仪、汉族民间往来、陈设赏玩为一体的珍贵之物。时光冉冉,许多历史上盛行的玉器饰品如玉簪、玉钗、龙钩、顶戴、板指、玉带、扁方、香囊等等,在如今大众化的珠宝消费市场上已基本绝迹,只有在文物店、古玩店或古玩市场中还或许能见到这些饰物,但如意却能够穿越历史被人们接受并流传下来,受到了当代人们的普遍欣赏,成为雅俗共赏,雅俗乐用的饰品。如今在北京,广东四平、揭阳、河南南阳,镇平以及扬州等地,仍有不少玉雕工艺师运用翡翠、和田玉、独山玉等制作各种造型的如意雕件。
展开全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它在这期间非常走红,成为了帝王及达官贵人的手中之物。它与汉族民间的一种“不求人”挠痒痒用的东西,在器型上相结合,实用性上除用它搔痒,还用它显示权杖的作用。最初原型结合如意的头部呈弯曲回头之状,被人赋予了“回头即如意”的吉祥寓意。“君子比德如玉”,玉如意的出现,将玉的坚润不渝美德与如意的吉祥寓意结合,成就了具有中国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
从梁简文帝萧纲的诗中:“腕动苕花(苕华喻指美人)玉,衫随如意风”,可以推测出当时的
玉如意有随身佩带之大小。
清雅悠闲之时,文人雅士吟诗咏赋,和着“如意舞”利用它作为打节拍之物。到了明、清时期,它从实用品逐渐转向了一种艺术陈设品,供人们欣赏娱乐。如意头部呈弯曲回头之状基本不变,而柄端由直状变为小灵芝形、云朵形多种形状。头尾两相呼应,主体呈流线形,柄微曲,造型美观华丽。
在古代绘画当中,经常可以看到如意和水果的搭配,它们在图案上可以表示很美好的意思。比如图案中有两个柿子和一柄如意,这是什么意思呢?“事事如意”。再比如摆个桃子或者佛手,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用桃子来代表长寿,佛手的“佛”也跟“福”谐音,就是又有福又有寿,表示“福寿如意”。如果把百合、柿子和如意搁在一起,就叫“百事如意”;摆上苹果和如意,则表示“平安如意”。可见,如意在古代皆用来表示吉祥如意的好意图,并且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古代作为工艺美术品的如意,以清代为多,明代亦有但少见。康熙年间,如意成为皇宫里皇上、后妃之玩物,宝座旁、寝殿中均摆有如意,以示吉祥、顺心。《清朝野史大观》卷一载:“如意,物名也,唐宋前已有之。”史载每逢皇帝举行万寿庆典时,王公大臣都要进献如意,以取兆吉祥,故有“椒戚都趋珠宝市,一时如意价连城”的诗句。因九是最大数,一般要进九柄。慈禧太后六十六大寿时,有官员进献了一套九九如意,即一盒为九柄,共九盒,计九九八十一柄。
如今,在故宫博物院便可欣赏到清代皇家的如意。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陈列的一柄金丝嵌宝三薰如意,构造十分奇巧:如意的头、柄以及中间处制有三个香薰。器身上金丝所嵌碧玺、珍珠、宝石等亮丽夺目,可称如意中的极品。然而,许多种工艺品一旦发展到过于强调繁复的形式和用料讲究时,其末路也便不远了。所以,尽管如意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民间陈设、馈赠如意之风,还是渐渐淡了下来。
如意如意,万事如意
它是玉雕件中比较神秘和特殊的制品
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吉祥之物
就是这样一件小小的如意
它是集王宫尊贵礼仪
汉族民间礼尚往来
家居陈设把玩为一体的
珍稀实用之物
因为如意的历史源远流长
寓意吉祥喜庆
永远都不会被时代所遗忘
图/文 陈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