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给袁崇焕平反?心机之深,鲜有人懂

2025-05-20 04:45:18

(乾隆皇帝画像,青年)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乾隆皇帝在称颂袁崇焕“忠于所事”的同时,也把袁崇焕蒙冤惨死的原因归结为“主暗政昏”。主,崇祯皇帝也!政,明末官场也!乾隆皇帝实际上是通过赞美袁崇焕来批评崇祯和明朝,目的显而易见——明朝的皇帝昏庸,明朝的官场黑暗,所以我大清朝取而代之是理所当然。乾隆皇帝明褒暗贬,就是要以此论证满清入关夺取政权的合法性。

之所以为袁崇焕平反的是乾隆,而非皇太极、顺治或康熙,那是因为清朝建立初期,人心思旧,民族意识高涨,反清复明之声此起彼伏,满清统治者对抗清名将持打压贬斥态度,根本不可能公开为袁崇焕鸣冤平反。而乾隆皇帝在位时,清朝已经立国百年,根基深厚,统治稳固,政治风向标也就随之改变方向了。

(乾隆皇帝画像,中年)

满清的迅速汉化是由上而下进行的,从顺治到康熙再到雍正,入关以后的满清皇帝一个比一个精通汉学,而乾隆皇帝更是汉文化的骨灰级爱好者,他不仅痴迷于写诗、画画、书法,对汉族思想更是有着很深的认同感。在儒家的道德评判体系中,“忠君爱国”是对人臣的第一要求。当王朝发展到一定阶段,最需要的就是忠臣良将,乾隆皇帝把袁崇焕拎出来当典型,就是要树立榜样,宣扬“忠君爱国”精神,只是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君”不是崇祯而是乾隆,如今的“国”不是明朝而是清朝。

为了拉拢人心,缓解民族矛盾,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乾隆非常善于站在明朝的立场,以汉人的价值标准去评判是非对错,他不仅为抗清名将袁崇焕平了反,还将120多位叛明降臣编入《贰臣传》加以唾骂,即便这些人曾为大清王朝的统治立下过不朽功绩。

(贰臣传)

除此之外,乾隆皇帝甚至对宋金辽的正统性问题也有着令人费解的表态——两宋均是正统,金和辽都是蛮夷,清朝尊两宋为正朔。

这就让人看不懂了,众所周知清朝改名之前叫后金,与女真人建立的金国族出同宗,本来就是一家子,乾隆不尊金国为正朔,而非要尊宋朝为正朔,这不是很奇怪吗?其实,这里的逻辑与给袁崇焕平反也大同小异。

乾隆皇帝在编修《四库全书》时特意定下基调说:“至于宋南渡后偏处临安,其时辽、金、元相继起于北边,奄有河北,宋虽称侄于金,而其所承者究仍北宋之正统,辽、金不得攘而有之也。至元世祖平宋,始有宋统当绝、我统当续之语。”

(宋金辽疆域图)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北宋是正统,南宋继承北宋,也是正统,明朝继承南宋,仍是正统,而清朝呢,继承的是明朝,所以还是正统。说来说去,乾隆皇帝还是在论证清朝的正统性问题。

乾隆皇帝在《命馆臣录存杨维桢正统辨谕》中强调: “我朝为明复仇讨贼,定鼎中原,合一海宇,为自古得天下最正。”当初清朝举兵入关,人家可是打着“给崇祯报仇”的旗号,自始至终,清朝都在强调自己不是外族入侵,而是合法继承的明朝正统。

暂且不论乾隆皇帝的为政水平如何,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他确实深谙帝王之术,很懂套路,很会玩文字游戏。

参考资料:《清实录》、《清史稿》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和包业务用户服务协议(V2017-1)
足球游戏破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