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矾都”到“世界文化遗产”,浙大实践团助力申遗之路

2025-09-16 23:22:48

中新网浙江新闻7月8日电(作者 董辛欣)矾山,这个隶属于温州市苍南县,坐落于浙江最南端的工业镇,因占全球60%的明矾储量被称为“世界矾都”。随着矾矿产业政策的变迁,矾山开启了工业遗产申请与文旅开发的新征程。2025年7月1日开始,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肖剑指导带领的“城乡创联计划”实践团队,联合“矾山生态博物馆”及左靖团队,针对工业遗产申请过程中的活化与保护问题,对矾山这个“活态工业标本”进行了全方位的勘察。团队成员深入矿硐和冶炼基地,矿工的生活聚落与街道社区,结合当地绵延至今的饮食传统、节庆文化等开展了主题式、创造式的走访与调研,捕捉矾山这个活态样本的脉搏与发展肌理。

调研伊始,团队成员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矾山镇党委举行座谈会,党委书记林开新向介绍了矾山矿脉持续近700年悠久的开采历史:自1956年成立浙江省平阳明矾厂矿联合公司(温州矾矿前身,也是现代化工业开采的起点)公司以来,因矾矿而聚合的人口一度在矾山达到10余万人。凭借完整工业流程体系及历史遗迹群落的优势,在市、县、镇三级政府、专家与民众的持续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下,温州矾矿于2025年初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并迎来冲刺的新阶段。在随后的“矾山有课”中,实践团成员为矾山镇青年干部们传授了如何成为影像创作者的经验。

作为最年轻的文化遗产类型,工业遗产的系统性、组织性、规模化决定了其遗迹的保护与改造的特殊需求,“生态博物馆”的改造概念正是基于这种需求提出来的,旨在强调改造与活化的社区性、展示性、综合性。由此,调研团队并非采取定点参访式的方法,而是针对矿业生产、矿工村改造、居民生活、社区与植物、传统信俗与节庆、声音介质(矿工号子、民谣与童谣)等内容版块进行口述史采集、深度访谈、影像与视频记录等方式开展创造式的调研。

在鸡笼山上,队员们在最后一批80后矿工施世荣的讲解下走下矿轨,走进矿井,了解采掘的操作流程;在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的福德湾矿工村为唐公肉燕体验中心,第二代传承人朱师勤先生和师生一起包肉燕,同时介绍这种传统福小吃在形状、原料与口味上如何在矾山得到创新,短短十年内产值翻了100倍,带动上下游5000余人就业;在3号结晶车间里,大家爬上近30米高的煅烧炉了解矿石加工过程;一旁已改成文旅空间的矾塑料工厂内,市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刘祖玮向学生们讲述祖孙三代创造、改进工艺技法以及向2022年杭州亚组委提交矾塑作品“并蒂莲”的构思与制作过程;在矾溪上的柴桥头的公共空间里,持续收集矾山歌谣半个世纪的民间学者郑立标和老矿工一边演唱,一边把挑矾古道上的故事向学生娓娓道来……

矾山申遗尚未完结,但十余年探索已充分证明:工业遗产不是废墟,而是适合新生和再造的土壤。依托肖剑团队国家级项目“创意场域形塑:城市文化治理模式研究”,实践团13人共走访100余人/户,进行2场座谈/讲座,将形成6本zine出版物、4部纪录短片及10余人口述影像等,为世界工业文明遗址增加复合型、创新型的口述史档案,为后续“全球·乡村”首届苍南国际双年展与矾山申遗的工程贡献浙大力量,为工业遗产重生+生态修复+文旅振兴”的中国样本。(完)

【快塑网2023年招聘】
列王的纷争城堡升级数据 各等级城堡升级条件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