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拉登真立嘱不惹中国?不论有没有这种遗嘱,对中国来说都没意义

2025-09-08 18:23:45

编辑|t

本·拉登的遗嘱中是否真的写有“不惹中国”的声明,曾引发过广泛的讨论。无论该声明是否真实存在,从实际的角度来看,这一立场对中国而言并不会带来太大的实际影响。更为关键的讨论点在于:本·拉登的这一说法是否会对中国造成实际的威胁,抑或只是他在外交和国际关系中作出的某种姿态和表态。

1970年代,本·拉登出生在沙特阿拉伯的一个建筑业巨头家庭。家族背景深厚,财富雄厚,本该过上安逸的生活,接班家族企业,享受荣华富贵。然而,这位年轻人却偏偏走上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未等大学毕业,他便投身于“圣战”的事业,拿着家族的财富去资助阿富汗的反苏武装,甚至亲自走上战场。借助美国中情局的援助,这位少爷迅速崭露头角,甚至被誉为“沙特的民族英雄”。

到1988年,本·拉登在阿富汗成立了“基地组织”,成为伊斯兰圣战运动的精神领袖,彻底踏上了恐怖主义的道路。1990年,当海湾战争爆发,美国驻军沙特时,他的反美情绪彻底爆发,亲自策划了多起袭击美国驻军的事件。

随着911事件的发生,本·拉登一夜之间成为“全球头号恐怖分子”,在全球范围内,他依然享有一部分支持者。美国终于意识到,这位当初被自己扶持的恐怖分子,已经不再是“亲密盟友”,而是成了全球最为棘手的敌人。

有趣的是,本·拉登的恐怖主义行动几乎波及了每个国家,然而在他的“行动”范围内,唯独中国显得格外平静。关于本·拉登的“遗嘱”中提到“不惹中国”的传闻一度广为流传。

根据美国在本·拉登被击毙后的遗产文件来看,确实有一项遗产声明,表示将“2900万美元用于全球圣战”,但并未提到任何关于“不袭击中国”的内容。

分析原因,显然并非因为本·拉登“仁慈”,而是他根本不把中国放在眼里。中国一贯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坚决不干涉他国内政,且对中东和北非多个国家持友好立场,甚至不止一次向这些地区提供援助。

此外,中国的强大军事实力和高效的安保体系,也让本·拉登意识到,轻举妄动对中国毫无意义。中国的防御体系严密,恐怖分子很难轻易得手。再者,中国禁止私人持有武器,恐怖分子在中国活动的空间非常有限,这也是本·拉登未敢轻举妄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可以说,站在国际局势的角度来看,本·拉登并不将中国视作敌人,反而更看重的是与美国的对立关系。在冷战后期至今的中美对立背景下,本·拉登甚至有时将中国视作“敌人的敌人”,并且在许多情况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将中国列为直接对抗的目标。

此外,本·拉登的目标始终集中在中东,意图实现阿拉伯复兴、重建昔日的阿拉伯帝国。这些目标与中国并无直接关系,因此,他在战术上选择了避开中国,甚至不时显露出对中国的“尊敬”。

关于本·拉登“遗嘱”中是否真有“不惹中国”的声明,这一说法在坊间广泛流传,甚至有传闻称,本·拉登曾特别指示基地组织成员在行动中对中国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但从目前已公开的文件和资料来看,拉登确实留下一份遗产声明,指明将“2900万美元用于全球圣战”,但其中并未提到中国。

本·拉登选择“对中国网开一面”,无疑是出于一些现实的考虑。首先,中国的外交政策在中东地区一直较为温和,不干涉他国内政,这使得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形象相对较好,而与西方列强形成了鲜明对比。而中东多国普遍对西方国家抱有敌意,因此,拉登很可能认为“得罪中国”会让他失去一个潜在的盟友。

其次,中国的反恐体系也使得本·拉登清楚地意识到,轻易对中国发动恐怖袭击几乎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中国的安保措施严密,城市的监控系统完善,边境安检严格,枪支管理严格,这些都有效地防范了恐怖活动的发生。

此外,尽管中国存在一些敏感的地区问题,但本·拉登及其组织明白,在中国进行恐怖活动的风险和代价远远高于其可能获得的任何利益。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无论本·拉登的所谓“遗嘱”是否真实存在,或者是否“明确声明不惹中国”,这都对中国的战略决策没有实际意义。中国强大的反恐能力和安全管理体系,让恐怖分子无法在中国立足。中国的一切防控措施和外交策略使得中国在面对国际恐怖主义时始终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

简而言之,关于本·拉登“不惹中国”的传闻,实际上更多是坊间的玩笑与误传。中国所依赖的反恐战略体系已经确保了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安宁。无论是否存在所谓的“遗嘱”,恐怖主义的威胁对中国来说始终无法撼动,因为中国的军队强大,政局稳固,反恐体系完备。

参考资料:

本·拉登遗嘱曝光:为什么说中国是唯一不可惹的国家

北京晚报,2016年03月02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命带绿花的生肖(西天取经哪个生肖带绿花)
HIFIDIY论坛